头痛,这个看似常见的症状,有时却隐藏着致命的危机。医院神经外科康复出院的杨女士,回想自己所患的“头痛病”至今感到后怕。她头痛的背后竟隐藏着致命的“定时炸弹”——颅内串联动脉瘤。不久前,56岁的杨女士,在家里洗碗时突感头痛剧烈,神志模糊,家人立即将医院急诊科救治,经头部CT检查“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外科专家会诊,结合患者病情,考虑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情危急,立即予以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结果证实,杨女士头痛病因正如预料的一样——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但杨女士的病情让专家们惊出了一身冷汗,检查显示,杨女士右侧大脑后动脉开窗畸形,颅内多发动脉瘤(基底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形态不规则,载瘤动脉迂曲、纤细,是罕见的颅内串联动脉瘤,随时有再次破裂出血风险。神经外科主任钟斌立即组织技术团队进行病例讨论,深入分析患者病情,制订治疗方案。综合考虑该动脉瘤复杂性,开颅夹闭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创伤大;且因动脉瘤宽颈,载瘤动脉血管纤细,无法行传统式下单纯弹簧圈栓塞及支架辅助栓塞。在与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后,最终决定应用新技术血流导向装置解除杨女士颅内串联动脉瘤随时可能再次破裂出血的致命风险。为确保患者安全,新技术的有效应用,由医务部牵头组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心血管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全面地评估。经过细致稳妥的术前准备,全麻状态下,钟斌主任率技术团队,顺利地为杨女士施行了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手术非常成功,完美覆盖4个动脉瘤,载瘤远端血管血流通畅。术后患者头痛逐渐好转,没有任何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钟斌主任提示,脑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没有任何征兆,脑动脉瘤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此时最典型的症状是突发性剧烈头痛,患者往往会描述为难以忍受的炸裂样疼痛,此外还会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出现视力障碍或者意识障碍,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偏瘫,失语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目前,消除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的治疗方法,有开放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的优点是可以根治,介入治疗的优点是并发症较少,需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决定采取哪种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主要有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动脉瘤孤立术、动脉瘤包裹术;介入治疗主要有单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及血流导向装置即密网支架。血流导向装置,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复杂动脉瘤(包括巨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多发串联动脉瘤等)的最新疗法。密网支架植入载瘤动脉后,不追求即刻影像学效果,一方面其血流导向特性引起血液在动脉瘤腔内瘀滞;同时其为血管内皮爬行提供支撑,最终达到动脉瘤的解剖学治愈,使许多过去难以治疗的复杂动脉瘤得到根治。医院神经外科可常规开展动脉瘤各种开放性和介入手术治疗。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杂动脉瘤目前已成功开展多例。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医院桦林李佑飞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njieq.com/xwgy/1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