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CT报告
最近复查,血压仍然很高,/mmHg,这还是用三种降压药的结果。而且尿蛋白(+),血肌酐升高,尿酸高,ECT做肾小球滤过率51.97ml/min,已经是中度肾衰了。更让人揪心的是,血钾较高,于是又住进了肾内科。患者血清标本
患者尿液标本
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少量蛋白尿,血肌酐升高,没有糖尿病和慢性肾炎病史,初步诊断他是高血压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而且从ECT肾功能看,他的左肾略小,左肾小球滤过率只有17.41ml/min(正常应为45ml/min),右肾小球滤过率34.57ml/min,二者相差巨大,考虑左肾疑似有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萎缩。患者ECT报告众所周知,长期血压不控制,会出现心脑肾和视网膜并发症。有的人主要“走心”,表现为冠心病、心梗、心衰等;有的人主要“走脑”,表现为脑梗、脑出血等;有的人主要“走肾”,表现为肾衰竭、肾动脉狭窄、缺血性肾脏病等;有的人心脑肾并发症“全活”,比如这位患者。发现高血压不在乎,不治疗,20多年的高血压终于麻烦来了,先是心血管疾病找上门,还差一点要了他的命,随后脑血管病也来了,现在肾脏病又开始“作恶”。刚50岁,身体就全垮了,他不但不能养家,反而还要拖累家人。做心血管大手术,又在ICU住2个月,其中的花费不用我去计算,而且后续还要进行各种治疗。这对这个外地来津务工人员的家庭简直是不堪重负。改善生活方式,规律用药,一个本来很容易控制的高血压,却因为不在乎而形成这个结局,他现在也非常后悔。可世界上有降压药,有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的药物,但哪有后悔药呢?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是导致全身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多发生于血流量大或者血液流速快的动脉,比如心脏的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以及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就是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的结果就是肾动脉狭窄,肾小球是微血管球,也会发生动脉硬化,那就是高血压性肾脏病,下面我会进一步解释;而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硬化,就可能形成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长期高血压是“罪魁祸首”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在血流的压力作用下撕裂,撕裂后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血管长轴方向扩展,形成动脉真、假腔。这如同“葱皮”一样一层层撕裂,越撕越薄,最后破裂大动脉出血。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高血压、心脏表现以及其他脏器或肢体缺血症状等。其主要致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出血性休克,以及急性心力衰竭或者肾衰竭等。如果说急性心梗和肺栓塞是致死性高的急危重症,那它俩在主动脉夹层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高血压性肾脏病高血压对肾脏主要为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一般而言,久不控制的高血压,5年时间就会出现肾损伤。肾小管对缺血最敏感,所以高血压性肾脏病最早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晚上总起夜。夜间(晚8点至早8点)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1/3即为夜尿增多。夜尿增多是高血压性肾脏病早期特征性症状,但遗憾的是常常被忽视。如果病情持续发展,一半以上的肾小球发生硬化,血肌酐就会升高,意味着肾脏受损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另外,高血压性肾脏病还常常伴有视网膜动脉硬化。常见的肾脏病,比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大都是先出现蛋白尿,然后再出现血肌酐升高。而高血压性肾脏病比较另类,许多此类患者直到血肌酐升高了,尿蛋白都可能正常。这种另类的表现更加重了它的隐蔽性。控制血压是对高血压性肾脏病最好的治疗。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是/90mmHg以下,而高血压性肾脏病,为了肾脏保护,血压的控制目标更加严格,一般/80mmHg以下,这就需要联合用药。首选的降压药为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普利类或者沙坦类降压药(二者只能选其一),同时联合长效地平类降压药。此外,根据高血压的原因或者其他器官的损伤情况,再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比如,容量依赖性高血压用氢氯噻嗪,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用螺内酯,出现心脏并发症的用β受体阻断剂等。早期降压并控制达标是高血压性肾脏病预防的关键。5年以上的高血压,如果出现下列情况,高度怀疑高血压性肾脏病。但应注意,一些患者不查体,高血压病史可能不准确。1、夜尿增多;2、少量蛋白尿;3、视网膜动脉硬化;4、能排除其他的肾脏病。这两个问题需要明确▌他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他20多岁就发现高血压,而且历史上血压已经达到了3级高血压(血压≥/mmHg),比较符合继发性高血压的特点。但我们详细检查,排除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肾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也是先有高血压后出现的结果。他是东北人,盐摄入较多,而且长期大量饮酒,这可能是他高血压早发以及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他为什么出现高血钾?钾是人体特别重要的电解质,对维持心脏跳动和神经传导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血钾的主要危害是心脏和神经系统。人体钾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主要储存部位是细胞内,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慢性肾脏病患者,钾排泄障碍,特别容易出现高血钾。日本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发现,肾功能越差,高血钾的患病率越高。他的肾功能属于3a期,虽然不是太坏,但比1期患者7%的患病率高出了许多。详细询问病史,排除了某些药物导致的高血钾,考虑还是他的肾功能已经下降,但他没有意识到危害,饮食未控制造成的。小结
从这个病例,我们会发现,任何疾病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你健康,全家人都健康,你不健康,全家人跟着遭殃。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就能获得健康。本文来源:医学界肾病频道本文作者:李青大夫审核专家:李青教授责任编辑:cindy版权申明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End-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