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 动脉瘤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中枢介入第74期CTA在脑血管病应用探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30 13:23:26

CT血管造影——CTA

(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采用CT增强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形成立体脑血管形态的新技术。可显示脑血管病变的三维形态,通过专用图像重建分析软件进行不同方位的切割或实时旋转,从不同角度观察病灶的三维形态及与周围颅骨、血管、功能区等重要解剖结构的空间毗邻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从年2月至年7月进行CTA检查共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2岁。

临床诊断: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自发性脑出血7例,肿瘤5例,其它3例

CTA检查方法:

采用东芝多排螺旋CT机扫描,造影方法:层厚2~3mm,层数60~90,检查床移动速度l~3mm/sec.层间距lmm。使用非离子性造影剂,自动注射器经静脉注入,注射速度3.0~3.5ml/s,注入总量80~ml,注射造影剂后的扫描时间:颅脑(包括Willis环)18~20s、颈动脉10~15s。并在工作站行成像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法(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病例均在CTA检查当天或次日行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

结果判定:

以DSA和手术所见为金标准,由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及影像医师共同判断CTA结果。了解是否有动脉瘤,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空间征象,瘤颈的宽度及是否有钙化和破裂征象等。

结果

CTA显示:

动脉瘤19例

AVM4例

脑肿瘤4例

椎管肿瘤1例

Moyamoya病1例

阴性9例

19例动脉瘤中,动脉瘤直径为2~35mm,其中

大脑前动脉瘤3例

前交通动脉瘤5例

大脑中动脉瘤4例

后交通动脉瘤3例

颈内动脉瘤3例

椎基底动脉瘤1例

4例AVM中,枕叶2例,颞叶1例,额叶1例。

经同期DSA检查比较:

蛛网膜下腔出血组CTA阳性诊断符合率94.7%(18/19),假阳性1例,无假阴性病例。

脑出血组CTA阳性诊断符合率%,无假阳性和假阴性。

4例脑肿瘤中:

蝶骨嵴脑膜瘤1例

听神经瘤2例

镰旁脑膜瘤1例

讨论及典型病例

脑血管病

适应证:最常见的有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硬化狭窄、烟雾病、血管痉挛等。

脑动脉瘤

显示动脉瘤大小、瘤颈形状、瘤顶方向及动脉瘤与周围骨性结构关系

CTA与DSA及手术符合率85%~%

敏感性95%,特异性83%

最小动脉瘤的直径2mm(取决于CT先进性)

大脑前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多发性动脉瘤

讨论及典型病例

脑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后复查

载瘤动脉通畅?瘤夹移位?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

讨论及典型病例

小结:

对动脉瘤瘤颈形态、附壁血栓及钙化、载瘤动脉的显示高于DSA、MRA;

指导手术路径、手术方式、术前瘤夹的选择;

影响血管内治疗路径、DSA检查时间、栓塞材料的选择。

脑动静脉畸形

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病变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的立体结构清晰程度超过MRA和DSA

烟雾病

讨论及典型病例

肿瘤

显示邻近肿瘤血管的闭塞、压迫与移位,肿瘤与血管、颅骨的位置关系。血运丰富的肿瘤,可显示瘤内的小血管及瘤周和瘤内粗大血管的位置与通畅情况。

讨论及典型病例

在显示肿瘤与颅底骨关系上优于CT

在显示肿瘤与脑血管的关系上优于DSA

在显示肿瘤的三维轮廓上优于MRI

肿瘤CTA的适应证:

颅底强化明显的实质性肿瘤(如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大腺瘤、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等)适合于颅底血供丰富的肿瘤的术前评估对于边界清晰的中小型听神经瘤意义不大。

头颈外伤

显示面颅骨和头颈部大血管的损伤。

颅面部多发骨折

眶上AVM

脊髓动脉CTA

脊髓血管AVM

椎基底动脉闭塞

CTA优点

立体形态描述好:

显示血管和周围组织结构的三维毗邻关系,可提供更多的脑血管或骨性结构等局部解剖学细节,对手术有很大的指导价值。脑AVM、脑动脉瘤、颅底肿瘤等术前CTA检查。

弥补传统影像学技术的不足

不受病灶邻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脑水肿及脑软化灶信号影响。对于自发性脑内血肿及SAH,急诊CTA可代替传统DSA用于AVM、AN等病的诊断并指导急诊开颅手术。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亚急性期检查。

无创性:

不需要动脉穿刺和血管插管技术;无需大剂量造影剂;无需大剂量辐射;几乎无并发症。疑诊病人的筛检或定期复查。

简便、迅速

费用低廉

CTA缺点

小血管显影差

动静脉的连续动态显示不能实现

低血供肿瘤重建效果差

小病灶显影差

有图像重建的伪影

易受颅骨结构的干扰

CTA

MRA

DSA

优点

立体形态描述好

无创、简便、迅速,病人易于配合;

费用低。

无需造影剂;

无辐射;

费用较低

能清晰显示各级血管及其动态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缺点

小血管显影差,

细节描述可失真

立体形态描述差;易受血肿、水肿以及脑软化灶信号影响;血管壁的钙化或血液湍流可引起伪影。难以区分血管瘤样变化与AVM。

大剂量造影剂;

大剂量辐射;

有创性检查,

并发症多;

无三维成像;

费用高昂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njieq.com/yfyl/5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