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血管就像地球上四通八达的高速道路,负责运输各种营养物质,血管自然也有一定的使用周期。
目前科学研究,人体血管最佳的使用年限约40-50年,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血管如高速公路一样不断老化,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大家都知道动脉粥样硬化不好,可能并不知道,在某种意义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高血压一样,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只是人体的这种保护机制进化的还不够彻底,如同人类发明的抗生素,原本用来灭杀有害菌,却有着连同有益菌一并杀死的副作用一样。
那么,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动脉粥样硬化是人体对自身的一种保护?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人体内的两种神奇物质,胆固醇和血小板。
1
胆固醇
早在18世纪,人们就从胆石中发现了一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物质命名为胆固醇。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较高。
胆固醇的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等溶剂。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也是脂肪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维生素D(可防止佝偻病的脂溶性维生素),以及类固醇激素(在维持生命、调节性功能,对机体发展、免疫调节、皮肤疾病治疗及生育控制方面有明确作用)的原料,所以胆固醇并非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需要运输到全身各处,但是胆固醇不溶于水(血液中83%的成分是水),所以胆固醇必须装车运送,这个车就是载脂蛋白。
血管内壁由于老化或其它原因出现损伤,就像高速公路路面损坏,载脂蛋白车通过的时候,就会有一些胆固醇被颠簸下来,时间一长,酯类物质就会堆积在血管内壁损伤处,这个地方就会形成黄色小米粥一样的斑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不仅如此,血管内皮出现损伤后,损伤的内皮下层组织也会暴露出来,血液中增高的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等脂质还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使受损处的血管失去弹性。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皮薄馅大的斑块,像灌汤包容易破损,不稳定;另一类是皮厚馅少如同豆包的稳定斑块。
由于血液在有动脉硬化斑块的地方很容易形成人形湍流,因此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等诱因的刺激下,有些不稳定的斑块会出现破裂,斑块破裂激发血管的自我修复功能,就会有大量血小板和凝血酶向斑块破裂的地方聚集。如同出了交通事故,交警和消防队都来处理事故一样,过多的聚集就形成了血栓,堵住血管。
2
血小板
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一种常成群分布在红细胞之间的细胞碎片,体积很小,形状不规则,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便将这种细胞碎片命名为血小板。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阶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当出血伤口出现在血管内壁,血小板的这种止血功能变相的帮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忙。
3
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与危害
稳定斑块的风险与危害
显而易见,稳定斑块会让血管变狭窄,导致相应的的组织器官长期供血不足,同时也使得血管壁的压力增大。
供血不足的后果
长期供血不足,必然导致相应组织与器官出现病变。
如长期脑供氧不足,会导致运动神经功能失灵,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还会有产生功能障碍: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人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以及精神意识异常: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
总之,大脑司令部所负责的人体功能都会出现问题。
血管壁压力增大的风险
血管壁压力增大,极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最容易破裂的自然人体最细小的血管,如脑血管,脑血管破裂即脑出血。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上了岁数的人坐在马桶上去世,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年岁大了的人,胃肠功能减弱,很容易便秘,大便时要更使劲,这一使劲,血往上涌,脑血管压力顿时增加,再加上血管老化,就很容易出现脑血管破裂,发生脑溢血。
脑出血最常见的三大危害,一个是肢体麻木、一个是视物模糊,还有一个就是语言障碍。
这其中任何一项发生,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与生命质量。
当然,脑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倒地毙命。
不稳定斑块的风险
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的风险比稳定斑块更大,因为斑块随时有可能脱落,掉下来在血液中流动,并在血管狭窄处形成血栓。
如果血栓堵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是心梗,如果堵在脑部动脉就是脑血栓,堵在肺部就是肺血栓……
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是血栓形成的病理性因素,血脂异常是引发心梗,脑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还有一种因素也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这就是血粘稠。
4
血粘稠
我们知道,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就越多。
血粘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血管也就变得越来越狭窄,再遇上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脱落随血液漂流到此,因管道狭窄,也容易形成栓塞,导致供血的器官或组织严重缺血或血流中断而发生病变。
另外,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会伤害到毛细血管,甚至堵塞毛细血管,因此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会加快动脉血管硬化。
在上面的内容里,我们回答了开篇的几个问题,也知道血管堵塞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也分析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发生的。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