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之腹腔穿刺术--带详细视频操作讲解
麻醉方式和术前准备1.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2.术前准备 (1)术前指导:①核对患者信息,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可能的风险和需配合的事项,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②对有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输血小板或新鲜血浆,纠正后再行穿刺;③穿刺前排空尿,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腹腔穿刺一般无特殊不良反应;④穿刺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当体位,如坐位、半坐卧位、平卧位、侧卧位,根据体位选择适宜穿刺点;⑤向患者解释一次放液量过多可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及诱发肝昏迷。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而引起休克。放液前后遵医嘱测体重、量腹围,以便观察病情变化;⑥在操作过程中若感头晕、恶心、心悸、呼吸困难,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2)操作者准备 戴口罩、帽,规范洗手。 (3)物品准备 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5ml及50ml注射器、治疗盘、2%利多卡因、0.5%碘伏、棉签或无菌棉球、纱布、胶带、皮尺、腹带、标本容器。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 (1)新发腹水:腹水检验可以协助明确病因,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检测癌细胞等。 (2)怀疑自发性或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2.治疗性穿刺 (1)大量腹水引发的呼吸困难。 (2)腹腔积液引发的腹痛和腹压增高。 (3)感染性及癌性腹水。 (4)无感染的肝硬化大量或顽固性腹水。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昏迷、休克及严重电解质紊乱者。 2.相对禁忌证 (1)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如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20xinr=""2.0)。对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行腹腔穿刺术前,需输注血小板;对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需输新鲜冷冻血浆,上述指标纠正后方可行腹腔穿刺术。 (2)有肝性脑病先兆者。 (3)妊娠者。 (4)尿潴留,未行导尿者。 (5)严重肠管扩张者,如肠麻痹。 (6)腹壁蜂窝织炎患者。 (7)腹腔内广泛粘连者。手术方法1.部位选择 (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右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且容易愈合。 (2)左下腹部穿刺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 (3)侧卧位穿刺点: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2.体位参考 根据病情和需要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并尽量使患者舒服,以便能够耐受较长的操作时间。 3.穿刺术 (1)消毒、铺巾。 (2)局部麻醉。 (3)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助手戴手套后,用消毒血管钳协助固定针头,术者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注意事项1.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 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放液过程中要注意腹水的颜色变化。 3.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4.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 5.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腹腔感染。 6.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7.腹水为血性者于取得标本后,应停止抽吸或放液。术后护理嘱患者平卧休息8~12h,继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穿刺点有无溢液,同时警惕诱发肝性脑病。术后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溢,可用火棉胶涂抹,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有用就扩散」
来源|好医师[ID:haoyish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大家都在看
胎儿心脏彩超
神经科普之脑震荡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一文详解干燥综合征
中国心梗救治日
Bowens,你见过吗?
浅谈Takotsubo综合征
HELLP综合征的前世今生
POEMS综合征是咋回事?
“Alport综合症”是咋回事
我是个护士,你会爱我多久?
冠心病,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一分钟让你知道什么是白内障
美国单纯按压式心肺复苏中文版视频
脑动脉瘤的发生和治疗动画及护理大全
学会这项技术,关键的时候是可以救命
5.17世界高血压日丨健康血压,健康人生
如果不是因为乳腺增生,也许我们已经·····
关于痛风,这篇文章说透了!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个什么鬼?你们听过吗?
世界早产儿日:母乳喂养为早产宝宝赋爱·赋能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
“世界艾滋病日”——“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春天到了,我却闻不到花香”—性幼稚伴有失嗅的卡尔曼综合征
抢救几个小时,没保住23岁小伙的命!一定要学点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医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