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傻瓜,”他对死者说,“最糟的事总算结束了。”他盖上毯子,又恢复了学院派的高傲神情。去年,他刚刚为自己的八十大寿举行了三天的正式庆典。
在答谢辞中,他再次抵制了退休的诱惑。他说:“等我死了,有的是时间休息,但这种不虞之变还没有列入我的计划当中。”尽管右耳越来越不中用,也尽管他得靠一根银柄手杖来掩饰自己蹒跚的步履,但他的穿着依旧像年轻时一样考究:亚麻套装,怀表的金链挂在背心上。他的巴斯德式胡子是珍珠母色的,头发也是,梳理得服服帖帖,分出一道清晰的中缝,这两样是他性格最忠实的体现。对于越来越令他不安的记忆力衰退,他通过随时随地在零散的小纸片上快速记录来做弥补,可最后,各个口袋都装满了混在一起的纸片,难以分辨,就像那些工具、小药瓶以及别的东西在他那塞得满满的手提箱里乱作一团一样。他不仅是城中最年长、声望最高的医生,也是全城最讲究风度的人。然而,他那锋芒毕露的智慧以及过于世故地动用自己大名的方式,却让他没能得到应有的爱戴。
他给警官和实习生下的指示明确而迅速。不必解剖验尸。房里的气味足以确定,死因是小桶中某种照相用酸液引起的氰化物挥发,赫雷米亚·德圣阿莫尔对这些事十分清楚,所以绝不可能是意外事故。面对警官的犹疑,他用自己典型的方式斩钉截铁地打断了他:“您别忘了,在死亡证明上签字的是我。”年轻的医生非常失望:他还从来没有机会在尸体上研究氰化物的作用。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惊讶于自己竟从未在医学院见过这个学生,但那动不动就脸红的样子和安第斯口音立刻便使他明白了:也许这年轻人才刚刚来到这座城市。他说:“要不了几天,这里的某个爱情疯子就会给您提供这样的机会。”话一出口,他这才意识到在自己所记得的数不清的自杀事件中,这还是第一起不是因爱情的不幸而使用氰化物的。于是,他一贯的口吻有了一丝改变。
“到时候好好留意,”他对实习生说道,“死者的心脏里通常会有金属颗粒。”接着,他就像对下属说话似的同警官交谈起来。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小说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曾影响滋养了几代中文作家。
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年《百年孤独》问世。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图片
视觉中国」
秦朔朋友圈
商务合作:biz
chinamoments.org投稿、内容合作、招聘简历:friends
chinamoments.org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