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
-暨第四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
9月16日
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
暨第四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颁奖仪式
在成都环城生态公园青龙湖
圆满举行
经过近4天紧锣密鼓的现场建造
凝聚着各团队师生和设计师们心血的
36个优秀花园作品
在青龙湖北侧落地生根、完美绽放
即日起
这些以竹材和花卉为主要材料的
美丽“小花园”
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
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暨第四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成都市博览局联合主办,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北京《风景园林》杂志社有限公司、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国际商务会展服务中心、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共同承办。
01
创想花园落地
彰显设计建造水平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涂智宣布年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暨第四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正式开幕。
出席颁奖仪式的领导嘉宾有: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局长杨小广,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总规划师刘洋海,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副主任骆丹,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佳等。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付彦荣,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科技部全国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园林》主编王向荣,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风景园林》杂志主编郑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园林植物与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董丽,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倞等专家学者出席了当天颁奖仪式。
自去年12月起,共有个国内外高校和单位的近名园林学子与设计师们参与花园季,历经近10个月的评选和筹备,29个高校团队和8个专业团体的设计竞赛方案从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来自全国各地的36个作品在成都环城生态公园青龙湖成功搭建。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在致辞中表示,很欣喜地看到本届的创作和建造水平又有明显提升,设计师与在校学子们将作为传统建筑材料的竹子运用地淋漓尽致,将传统材料和现代工艺巧妙结合,并将千百年来“不可居无竹”的文人精神在一件件作品中很好地延续和传承。
“本届花园季活动再次落地蓉城,得益于成都市政府及当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筹备,也再次彰显了成都市持续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决心和行动。”陈重如是讲到。
国际竹藤组织全球竹建筑项目协调员、全球竹建筑工作组经理,国际标准化组织木结构技术委员会竹结构工作组召集人刘可为谈到,国际竹藤组织非常推荐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校在更多的相关教学活动中使用“竹”这种简易的材料。以“竹”这种低碳生物质材料为材料,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教学路径,边学边做,成功地启发了学生对“竹”这种具有上千年使用历史的传统材料的思考,深度挖掘了竹建造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内涵。
“这几天成都的暴雨,同学们需要在施工条件不那么完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呈现自己的作品、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的竞赛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和面对新挑战的能力。专业的风景园林学科建设走出了校园,面向并服务于公众。普通大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园林设计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美好,这又回到了学科建设服务于人的初衷。”刘可为表示大部分作品的完成度都非常的高。
“希望在本次花园季建造周的推动下,风景园林人能携手并肩、再接再厉,为成都公园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雄表示,未来,北京林业大学将基于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具体需求,统筹专家、学者力量,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加强建设示范、深化机制探索、创新评估体系、优化建设途径、重视城乡并举,从理论、技术等全方位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提供持续的、高水平支持。
在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暨第四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颁奖仪式现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树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春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国际竹藤组织全球竹建筑项目协调员、全球竹建筑工作组经理、国际标准化组织木结构技术委员会竹结构工作组召集人刘可为;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陈明坤;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监、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李存东;AECOM董事副总裁、中国区景观设计总监梁钦东;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成都市风景园林协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负责人张彤;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安吉县竹产业协会副会长、竹境竹业科技公司董事长蔡卫等专家学者亲临现场,对现场这些富含创意灵感和美学设计的花园竹艺作品进行专业点评。
经过专家严格评选,共评选出学生组一等奖6组,二等奖9组,三等奖13组;专业组一等奖1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4组。现场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郑曦看来,“通过这种大赛的形式,不仅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行业队伍素质,还能调动广大设计师比拼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公园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当前,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等生态环境建设重大战略需求正在升级深化,对景观园林设计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全新要求,对于把握国土安全和人居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高度融合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本次活动的专家评委,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李树华认为,园林景观设计行业正需要一个能够让广大设计师们切磋技艺、提升能力水平的平台载体。
02
展赛精彩不停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在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期间,还举办了极具“未来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公园城市未来场景创意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充分体现了成都“生态型、生活味、宜居性”的城市特点,凸显“绿色、低碳、智慧、共享”等理念,彰显“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遴选出的公园城市特色场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典型场景、金角银边场景等空间点位,旨在激发设计人员的创作热情,示范引领走向未来的公园城市创意场景营建。
经过评比,共有学生组优秀奖8组、银奖5组、金奖1组、大奖1组和专业组银奖3名、金奖2组等奖项在公园城市未来场景创意设计大赛中诞生。现场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随着颁奖典礼结束,也意味着全民参与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系列活动的开启。为了增强趣味性,主办方在青龙湖营造出了近m2的大美花境,在生态、自然、场景的有效融合中,将为市民提供集观赏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沉浸式场景,让市民在一步一景的环境种体验花园季的美好。此外还将举办“乐享蓉城”幸福宜居新场景展、青龙湖公园环湖跑和健步走等多项展赛活动。
以“乐享花园·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乐享蓉城”幸福宜居新场景展也将重磅来袭。届时,幸福美好生活工程展区、时尚打卡活动区、舞台表演区、摄影作品展示区、体育互动游戏区等五大板块,将集时尚、餐饮、亲子、体艺、表演、展览等诸多元素于精美花园中,营造出幸福宜居的成都生活,将为大众带来新生活的花园体验。
青龙湖不仅是一处水体蜿蜒、岛屿多样的亲水景观,还是以展示明代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风景区,更是一个富含“黑科技”的智慧化园区。如今这里,不仅突破了大众对公园的刻板印象,打造出了一个特别智慧生活示范区,更有一系列精彩等待人们参与。
(环城生态公园青龙湖)
主办方依托环湖智慧跑道,还将推出“未来花园季智慧生态跑”——青龙湖公园环湖跑、“花园城市活力健步”——青龙湖公园健步走等精彩活动,人们不仅能在公园里拍照合影,还能与大运同行,强身健体。
此外,在花园季结束后,主办方还将活化利用花园季作品的设计理念、造型,改造为永久作品,助力成都公园、绿道、城市金角银边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推动优秀作品在公园城市落地,定将让生态福利惠及更多人民,让花园季的精彩延续,让我们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获奖名单
学生组
一等奖
广州美术学院《未来之墟》
北京林业大学《星球种子》
华南理工大学《自由地生长》
四川农业大学《锦绣霁川》
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竹藤中心《星际穿越》
天津大学《触霓裳》
二等奖
西南交通大学《星渊吟游》
重庆大学《遗落之境》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渔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外事学院《X-光的降临》
上海交通大学《移云荧惑》
西南大学;苏州大学《寰行》
华南农业大学《若比邻》
宜春学院《听风吟》
东北林业大学《问园须知先,余意在洞天》
三等奖
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结》
东南大学《二象归一》
重庆交通大学《汇于星辉》
华中科技大学《时光迹》
四川大学《视界之外》
北京林业大学《云栖》
中国美术学院《骇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聚离窗》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融》
天津城建大学《复古·未来》
浙江农林大学《向未来许愿》
广西艺术学院《栖息圈》
华中农业大学《建木图书馆》
专业组
一等奖
国际竹藤中心、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WEi景观设计事务所、四川景度环境设计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命之花》
二等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与景观研究分院《时之域》
四川云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花间舞》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流浪胶囊》
三等奖
渭南师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回归伊甸园》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阡陌弦境》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偶雨将歇》
长沙本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花园公交站:翩翩起舞的蝴蝶》
最后
一起来看获奖作品
学生组
一等奖
OutstandingAward
地块20
竞赛组
未来之墟
TheRuinsoftheFuture
设计构思:
在未来,什么东西会被遗忘,什么东西会比我们活得更久,我们如何改变了环境?
我们曾经从自然中创造出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会分解。如今,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工业化进程中被废弃的建筑和工业,并反思技术进步在人类的历史和未来中扮演的角色,大量的工业废墟难以分解消散,对自然造成不可逆转的创伤。
在未来的社会进程中,倡导人们使用可降解的材料,这也正是我们对竹子这种材料的理解与期许。
《未来之墟》是被人类文明遗忘在原地的废墟。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金涛、何伟
参赛者:张莹、张玲、陈纳、张龙昊、严锦标、张百聪、相玥彤、冼小蝶
Affiliation:GuangzhouAcademyofFineArts
Advisers:JinTao,HeWei
Participants:ZhangYing,ZhangLing,ChenNa,ZhangLonghao,YanJinbiao,ZhangBaicong,XiangYuetong,XianXiaodie
地块5
竞赛组
星球种子
SeedPlanet
设计构思:
星球种子,是构成星体材料的气体形成的高密度团块,一万年后会产生一颗新星。木芙蓉是中国久经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同时也是成都市市花。本次设计灵感源于木芙蓉的果实,用内外两层骨架相互错动塑造出蒴果的基本形态,以竹构的通透轻盈之感模拟出木芙蓉种子的特殊质感。在空间设计上,将花与种子的轮回罔替、过去与未来的时空交叠、彼此映照,传达予空间内外的游者——未来的星球以种子为伊始自然生长,未来的花园亦复如是。迈入其间可以抬头仰望,驻足思考,体现出人类对未来诗意栖居的无限向往,与对美好自然深植于心的憧憬。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指导老师:段威、李慧
参赛者:金爱博、武再辰、黄守邦、毛月婷、刘万珂、苗晨松、王子尧、李梦姣
Affiliation: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
Advisers:DuanWei,LiHui
Participants:JinAibo,WuZaichen,HuangShoubang,MaoYueting,LiuWanke,MiaoChensong,WangZiyao,LiMengjiao
地块27
邀请组
自由地生长
GrowingFreely
设计构思:
当前竹材生产应用中整体利用率低于40%,竹材的非标准性与传统的连接方式往往让其被定义为非现代化的建造材料。如何提高原竹利用率?按围径级差分段利用是一种可能,通过3D打印节点实现分段的自由连接。简洁的结构与契合的节点带来力与美的统一,未来的竹丛正在自由地生长。
当3D打印逐渐普及,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出色的园艺师,花园不再是属于设计师的馈赠,每个人都是花园的亲历者和缔造者。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华南理工大学
指导老师:林广思、熊璐
参赛者:罗越、杜宇、戴璐璐、冯宇梁、谢宏立、陈衍臻、黄雯雯、韦灵墨
Affiliation: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Advisers:LinGuangsi,XiongLu
Participants:LuoYue,DuYu,DaiLulu,FengYuliang,XieHongli,ChenYanzhen,HuangWenwen,WeiLingmo
地块17
邀请组
锦绣霁川
SunlitStreamasSilk
设计构思:
蜀锦蜀绣,源远流长。蜀地山水,清幽意远。月光风霁,繁花锦绣,以锦绣诠释山水,交错糅合,编织未来。采撷蜀山之形势为骨架,江流穿险而过为内部曲面,灵巧的曲面浮动在规则严谨的网格系统中,暗喻人与自然关系,也是过往和未来交互关系的缩影。糅以蜀锦之柔美为神韵,游然浮动。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四川农业大学
指导教师:吕兵洋、陈其兵
参赛者:李宗晟、杨史前、桂唯、孟通通、余楚萌、谢守红、姜宇馨、罗文皓
Affiliation: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Advisers:LvBingyang,ChenQibing
Participants:LiZongsheng,YangShiqian,GuiWei,MengTongtong,YuChumeng,XieShouhong,JiangYuxin,LuoWenhao
地块19
竞赛组
星际穿越
TimeSlip
设计构思:
宇宙神秘,浩瀚无垠,人们总是将其与未来相联系。目前的科技无法带我们穷尽宇宙的边缘,但是无尽的想象却能带我们在星际间穿越,在时空中穿梭。我们收集宇宙中漂浮的尘埃,聚点成线、集线成面,编织成一个个时空通道。竹构的承重主体是已经连接的虫洞,边上还有正在连接的虫洞,形成了互相交织渗透的空间,而无序的表皮营造了无尽宇宙神秘的氛围。抬头仰望,我们对视宇宙;手指星辰,遥远的时空仿佛触手可及。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竹藤中心
指导老师:刘志成、胡陶
参赛者:胡真、霍子璇、谢毓婧、王晴、马超、刘天明、曹飞威、刘沛园
Affiliations: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InternationalCenterforBambooandRattan
Advisers:LiuZhicheng,HuTao
Participants:HuZhen,HuoZixuan,XieYujing,WangQing,MaChao,LiuTianming,CaoFeiwei,LiuPeiyuan
地块11
邀请组
触霓裳
WanderintheColorfulPlumage
设计构思:
“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霓裳羽衣,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每根羽毛由不同的大小羽枝生成,羽枝之间既可自由分离,又可复位咬合,形成一种轻如鸿毛、却具有相当强度的网状结构。作品运用仿生的设计理念,借鉴霓裳自由的形态和特殊的网状结构进行空间限定和纹理生成,充分考虑不同人群仰、俯、行需求,破开空间,伸出触角,形成飘逸灵动的空间形态,满足人们观、游、探、居多重体验,让人们可以随一曲霓裳,看日月星辰、四季流转。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天津大学
指导老师:王洪成、胡一可
参赛者:郭茹、刘雅心、赵玥、李致、梁宁、甘宇田、马天赫、孙硕琦
Affiliation:TianjinUniversity
Advisers:WangHongcheng,HuYike
Participants:GuoRu,LiuYaxin,ZhaoYue,LiZhi,LiangNing,GanYutian,MaTianhe,SunShuoqi
二等奖
AwardofExcellence
地块14
竞赛组
星渊吟游
PoeticTouroftheStars
设计构思:
从古人观星占卜预测未来到近现代大力发展航空事业深入太空,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亘古绵长。寻找外星文明,搜寻可生存的新家园等成为人类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们构想,未来星球间的关系将愈加紧密,星际穿越成为可能,人类有机会畅游散布在宇宙中的多个星球。
方案大小球体错叠,形成内外丰富的空间形态,利用植物烘托营造多样空间,隐喻未来“打破”星球隔离,异星球花园缤纷呈现。乱序编织、疏密渐变的表皮,光影斑驳,花园内外植物若隐若现。蜿蜒的单向流线,将人类从仰望星空到探索不同星球的历程串联,或惊鸿一瞥或遥相对望,虽道路曲折仍孜孜不倦。未来的花园,预示着人类吟游星际,地球文明与外星文明互相交流,和而不同,共建宇宙共同体的美好景象。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指导老师:吴然、周斯翔
参赛者:张润旋、文欣雨、王志鹏、苏巧敏、赵秋吉、刘兰、冯旭环、起雨涵
Affiliation: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
Advisers:WuRan,ZhouSixiang
Participants:ZhangRunxuan,WenXinyu,WangZhipeng,SuQiaomin,ZhaoQiuji,LiuLan,FengXuhuan,QiYuhan
地块10
邀请组
遗落之境
TheLostGarden
设计构思: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人类不断地向自然索取,导致资源消耗加剧,地球不堪重负,只留下最后一方土地供人类栖息立足,就在人类种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境遇,一个神秘的外星漂浮物的降临,带来一群外星生灵,为人类未来带来新的希望与生命力。
本次设计以流星陨石为原型,打造一处充满神秘与希望的遗落之境,整个花园覆盖于大小两块陨石状的构筑之下,构筑用8根竹棍支撑,整体呈现轻盈飘浮之感,下方植物围合并烘托出梦幻绮丽的空间氛围,3个外星生灵形象表达了未来花园的境遇与哲思。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重庆大学
指导老师:夏晖、罗丹
参赛者:吴有鹏、何定洲、李晴宇、肖天宇、李涵青、刘雨璇、蒲旸、杨柳
Affiliation:ChongqingUniversity
Advisers:XiaHui,LuoDan
Participants:WuYoupeng,HeDingzhou,LiQingyu,XiaoTianyu,LiHanqing,LiuYuxuan,PuYang,YangLiu
地块1
竞赛组
渔亭
NetPavillionofSeclusion
设计构思:
若干年后,社会对于发展效率的盲目追求使得现代化科技逐渐主宰了人们的生活,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随时以发展效率为目的安排和监管着我们的时间。原本质朴朴素的生活状态普遍在科学技术追求成绩与效率的要求下逐渐瓦解。至此,人们急需逃离由大数据技术所织成的更为严密的“尘网”,暂时回归淳朴宁静的生活。接受隐士文化的倾向性显现了人们向往渔夫穿行于层层叠叠的网架下的生活。因此,人们重新使用鱼竿、渔网等意向,构建精神的庭院,暂且避开信息技术追求效率产生的对精神自由的束缚。这个亭子运用竹子的弹性将轻盈的网面拉起,人们可以躺在网下,看风吹过网面时,网和竹竿的晃动,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逃离过度“内卷”的现代社会。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指导老师:王翊加、刘峰
参赛者:李佳侬、王锦轩、田绍弘、罗霖熠、冯晓暄、汪文清
Affiliation: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TechUniversity
Advisers:WangYijia,LiuFeng
Participants:LiJianong,WangJinxuan,TianShaohong,LuoLinyi,FengXiaoxuan,WangWenqing
地块4
竞赛组
X-光的降临
X-TheComingofLight
设计构思:
未来我们难以揣测,我们希望可以搭建一个让每一个游园者寻觅,相遇的桥梁,让他们能在花园中思考和感知未来。于是选取了“X”充满无限可能的字母为主要设计元素,此外还融入了可旋转屏风装置,将其提炼概括几何化,营造一种光芒降临之感。屏风随风耳动,也可随“心”而舞,亦或是降临的光。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外事学院
指导老师:李志国、孙静
参赛者:宣乐、胡昊冉、邓禹倩、高嘉雄、高禄鸿、徐悦颖、范凯
Affiliation:NorthwestAFUniversity,XianForeignAffairsCollege
Advisers:LiZhiguo,SunJing
Participants:XuanLe,HuHaoran,DengYuqian,GaoJiaxiong,GaoLuhong,XuYueying,FanKai
地块25
竞赛组
移云荧惑
ACloudonMars
设计构思:
未来,人类在火星(古称“荧惑”)上拓展居住地,以应对地球环境的恶化。他们在地球原始的自然中探寻火星建设的良方,希望在火星上将地球的自然环境复刻,并使构筑成为融入其中的一部分。而竹子作为一种轻质天然材料,能够在火星上的极端温度和高浓度二氧化碳中存活甚至快速生长。于是,“云”的形态加上竹材这种天然建材被人工搬运过来,用于建造火星上精神疗愈花园,以寄托人们对地球的思念。它使花园形成了一块独立而富有生机的空间,隔断火星裸地的荒凉感,让游人置身其中脱离世俗桎梏,寻求精神的慰藉。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上海交通大学
指导老师:张洋、于冰沁
参赛者:张乐、朱张淳、么佳贤、赖佳妮、张陈缘、高幸、王浩哲、王嘉韵
Affiliation: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
Advisers:ZhangYang,YuBingqin
Participants:ZhangLe,ZhuZhangchun,YaoJiaxian,LaiJiani,ZhangChenyuan,GaoXing,WangHaozhe,WangJiayun
地块24
竞赛组
寰行
TakeaDipintheVastMilkyWay
设计构思:
“寰行”,在广袤的宇宙一隅畅游。方案从宇宙星云——“上帝之眼”获取设计灵感,整体造型以流变的形态诠释宇宙的变幻和流动,仿佛未来花园的神秘与未知就藏在这方寸之间。以开敞的入口搭配引导性的植物吸引游人进入“寰行”,内部设置静思空间与互动装置,中心不规则的圆形开洞打破内部的沉闷感,令人不禁驻足于此,在苍穹之下,与日月星辉对话,或是参与其中,感受行星运动的奥秘。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西南大学、苏州大学
指导老师:周建华、孙松林
参赛者:钟涛、贺宗文、倪明、陈愉、吴若丽、肖明志、白晨
Affiliation:SouthwestUniversity,SoochowUniversity
Advisers:ZhouJianhua,SunSonglin
Participants:ZhongTao,HeZongwen,NiMing,ChenYu,WuRuoli,XiaoMingzhi,BaiChen
地块3
竞赛组
若比邻
APlaceNearby
设计构思:
后疫情时代里,常态化的防疫需要让我们渴望寻找一个能在安全距离下展开交往的空间。
团队以“在隔离中交往”为设计出发点,结合疫情前后人与人交往状态的改变,联想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至近日点时“隔离而亲近”的天文状态,打造“比邻”之境。
以竹构围合出两个球体空间,结合防疫需求,进行疏密变化的横向表皮编织。通过植物、交互设施等,使处于两个空间的个体拥有相同的氛围体验,实现“身未触而心相牵”的“比邻”之聚。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华南农业大学
指导老师:林毅颖、李剑
参赛者:梁键明、王丹雯、戚百韬、梁文红、柯家敏、黄婷君、邹小骞、饶婕妤
Affiliation: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
Advisers:LinYiying,LiJian
Participants:LiangJianming,WangDanwen,QiBaitao,LiangWenhong,KeJiamin,HuangTingjun,ZouXiaoqian,RaoJieyu
地块7
竞赛组
听风吟
HeartheWindSing
设计构思:
作品设计源自海螺,以风为纽带,人们在盘曲折叠的“风隧道”中听风吟唱,观四时之景,感鸟语花香,织心灵之网,寻本我归途。人于其中观赏,冥想、休憩、娱乐,放下尘世喧嚣,倾听内心的回响,不忘初心,坚守本性,同时肩负起未来使命!于竹螺中闻风声雨声读书声,于心中怀揣着家事国事天下事。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宜春学院
指导老师:周鲁萌、卢洁
参赛者:杨祖慧、胡家豪、黄乐宽、杨燕、余未凡、任瑩
Affiliation:YichunUniversity
Advisers:ZhouLumeng,LuJie
Participants:YangZuhui,HuJiahao,HuangLekuan,YangYan,YuWeifan,RenYing
地块2
竞赛组
问园须知先,余意在洞天
ToFindtheFutureGarden,BeintheCaveParadise
设计构思:
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千百年来一直是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型。基于这一模型,设计借鉴洞天福地所采用的“壶天仙境”空间营造模式,抽象出”壶口”、“洞天”、“壶腔”三部分,狭窄幽深的入口空间与豁然开朗的壶中天地形成了空间上的旷奥变化,结合具有疗愈作用的植物景观营造出”冬暖夏凉,香成灵风”的栖心之地,整体看既是山中之景又是景中之山,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表皮采用传统的竹艺编制手法,以三十六洞天为窗,每一洞都自成风景,每一景都有四时轮回,使人们在构筑内部亦可感受到光线与周围景致的变化,同时能感受到不同方位的微风吹拂,以自然之法调节微气候,营造小环境。“道法自然”,即借自然之力而不突破自然之法,未来的花园必然要遵循这简单却充满智慧的法则,以动态与诗意呼应自然变化。我们相信,未来的花园,就藏在这洞天福地之间。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东北林业大学
指导老师:许大为参赛者:王志茹、李若楠、冀李琼、曲琛、袁子鸣、苗明瑞、牟善睿、刘嘉鑫
Affiliation: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Adviser:XuDaweiParticipants:WangZhiru,LiRuonan,JiLiqiong,QuChen,YuanZiming,MiaoMingrui,MuShanrui,LiuJiaxin
三等奖
HonorAward
地块6
竞赛组
结
Knot
设计构思:
本次设计灵感来源于三叶结,结合分子纽结模型,以三叶结的二维平面生成无始无终的三维结构,展现了三维空间无限的可塑性。“结”成为窥探未来的物质媒介,也成为未来城市花园的存在模式。人与人、人与自然,拥有能量的联结、情感的心结、物质的交结。他们在“结”中相遇,或许会经历离别,但最终又能在“结”中重聚……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指导老师:宋晔皓、段威
参赛者:赵书涵、高嘉阳、马迎雪、凌感、陈竹、许嘉艺、林怡静、魏红叶
Affiliations: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
Advisers:SongYehao,DuanWei
Participant:ZhaoShuhan,GaoJiayang,MaYingxue,LingGan,ChenZhu,XuJiayi,LinYijing,WeiHongye
地块23
邀请组
二象归一
2In1
IntersectionofTime
设计构思: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从时空观的角度来解读,道即时间。时间连接过去与未来,空间承载自然万物,阴阳相生,万物相合,正是方案的哲学立意所在。形体由两个生成逻辑相似的单元相互旋转融合构成,意象来自太极图。“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阴一阳隐喻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三者之间的的辩证关系。
相对的两个部分一方代表过去向后无限延伸,一方指向未来向前尽情舒展。互有分野而又交颈相偎,最终汇合到一个共同的中心圆,隐喻此刻。入口遥相对望,无论从哪处进入都能感受到时间的相对性。道路时宽时窄,人有时需侧身、有时需弯腰并最终来到意味着静止的、“一”与“全”的中心圆中,静心潜思关于时间和未来的永恒命题。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东南大学
指导老师:成玉宁、周详
参赛者:李翔宇、朱自航、胡惟一、孙泽仪、杨翔宇、蒋欣航、赵鸣琪、贺琪
Affiliation:SoutheastUniversity
Advisers:ChengYuning,ZhouXiang
Participants:LiXiangyu,ZhuZihang,HuWeiyi,SunZeyi,YangXiangyu,JiangXinhang,ZhaoMingqi,HeQi
地块15
竞赛组
汇于星辉
MeetUndertheLightofStars
设计构思:
对于世界来说,我们是渺小的,但是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却总是创造着奇迹。疫情时代之后,未来仍在继续,以后的我们,也许会面临着相似的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与人们进行社交成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还能拥有选择公共空间权利呢?网络的朋友圈是有距离的,为何不在现实生活中也制造出一个有距离的朋友圈呢?我们重新定义公共空间:即使我们之间隔着安全距离,但是却可以通过另外的方式传达彼此的感受。肉体可以有距离,灵魂却沿着轨迹,在此时交汇于星辉之中。我们仍有选择的权利,仍有享受幸福快乐的新方式!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重庆交通大学
指导老师:顾韩、赖小红
参赛者:李想、方萌萌、马一丹、何祖庭、郑婉蕾、刁洁、刘莹、胡琪琪
Affiliation: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
Advisers:GuHan,LaiXiaohong
Participants:LiXiang,FangMengmeng,MaYidan,HeZuting,ZhengWanlei,DiaoJie,LiuYing,HuQiqi
地块12
竞赛组
时光迹
TheTraceofTime
设计构思:
轻转竹蜻蜓,时空扭曲,形成时间旋涡,草木砂石裹挟,时光迹显现,未来愈加清晰。我们运用不同竹材模拟该景象:以扭曲原竹模拟扭曲空间,以参差竹篾模拟时间旋涡,以竹篾编织表皮模拟裹挟的能量物质。空间设计上,向上生长的旋风将内外空间联系,内部空间可供人坐卧,外部空间供人探索,内外整体构成丰富的空间形态。在结构设计上,通过搭建基础承重柱和承重环,对具体的节点连接方式设计保证整体的轻盈感。不同时间,不同人群,面对的是不同的困苦荆棘,但只有亲自探索、亲手转出的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时光迹。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华中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苏畅、戴菲
参赛者:李姝颖、蔡卓霖、黄子明、方思迷、杨雪媛、赵子健
Affiliation: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Advisers:SuChang,DaiFei
Participants:LiShuying,CaiZhuolin,HuangZiming,FangSimi,YangXueyuan,ZhaoZijian
地块18
竞赛组
视界之外
BeyondtheHorizon
设计构思:
人类生存面临威胁,计划前往黑洞视界构建新的家园。方案以星环和黑洞为原型:中央的光柱象征黑洞的引力,悬挂的竹编星球代表失重状态,花丛是星星和时空的碎片。黑洞视界外,思绪遨游于宇宙天地间,惊觉人类的渺小——未来的花园固然是美好的避难所,但逃离是否只能是唯一选择?或许从现在起真正尊重自然,保护地球才是生命的真谛。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四川大学
指导老师:罗言云、王倩娜
参赛者:王诗源、何柳燕、谭小昱、庄子薛、谢梦晴、张文萍
Affiliation:SichuanUniversity
Advisers:LuoYanyun,WangQianna
Participants:WangShiyuan,HeLiuyan,TanXiaoyu,ZhuangZixue,XieMengqing,ZhangWenping
地块22
竞赛组
云栖
UploadSelftoCloud
设计构思:
云技术拓展了信息交流途径,未来,意识的云数据化或将成为现实。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心灵感知,将突破肉体、时空的限制而得以交互,花园也将因诗意的共享获得跨越时空的影响力。“云栖”因此概念而生,其整体结构逻辑奠定于一个规则矩阵中,象征着数字世界规则的运行逻辑,以矩阵各交点的竖向变化表达个体意识的差异,通过交叠、变化的曲面模拟个体意识围绕“云”技术交互与更新的过程,最终在真实的世界中生成一朵漂浮的意识之云。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指导老师:李雄、林辰松
参赛者:陈泓宇、钟姝、刘煜彤、顾越天、马源、刘恋、徐安琪、卢紫薇
Affiliation: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
Advisers:LiXiong,LinChensong
Participants:ChenHongyu,ZhongShu,LiuYutong,GuYuetian,MaYuan,LiuLian,XuAnqi,LuZiwei
地块26
邀请组
骇浪
HugeWaves
设计构思:
该方案整体以“骇浪”为设计原型。利用竹条的韧性达到自然曲线的造型要求。结合“未来的花园”这一主题,我们考虑了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通过骇浪做一场洗礼,也是在时间轴上反反复复的轮回体现。它的席卷过程为游人的内心独白提供外界背景。面向未来的人们能通过自省找到自己的定位,汲取经验并发挥着价值。骇浪所提供的氛围,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思考延伸出来,解读自己对未来的理解。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沈实现、周俭
参赛者:翁圣钧、庞芊峰、戴可也、武文浩、葛顺志、杨婷帆、王攀岳
Affiliation:ChinaAcademyofArt
Advisers:ShenShixian,ZhouJian
Participants:WengShengjun,PangQianfeng,DaiKeye,WuWenhao,GeShunzhi,YangTingfan,WangPanyue
地块8
邀请组
聚离窗
IsologalWindow
设计构思:
我们在寒冬中目睹病毒在全国各地肆虐蔓延,又在炎夏里见证了疫情又一次反复。冬去春来,相聚分离,虽然距武汉解除封城已经有一年之余,但如今疫情的影响却未减退,仿佛永久的疮疤。
花园是一个交际发生的场所,疫情后对距离的敏感让原本亲密的相聚多了戒备。解读未来花园中的相聚方式,再对花园适应时代变换的探索后,我们发现——人类无法确定相聚方式,但是可以建造适应各种相聚形式的花园,这就是“聚离窗”。花园包括两部分,一是装置底部的可移动底座,保证稳定性、可动性;二是花园本体,洞窗给相聚带来了安全距离,也能保证面对面的有效沟通。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武毅、陈义瑭
参赛者:许保平、罗伍春紫、李卿昊、唐凯玥、吕昭希、王育辉、谢欣阳、郭凡
Affiliation: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
Advisers:WuYi,ChenYitang
Participants:XuBaoping,LuoWuchunzi,LiQinghao,TangKaiyue,LvZhaoxi,WangYuhui,XieXinyang,GuoFan
地块9
邀请组
融
Fusion
设计构思:
含溶解的石灰岩的水,将石灰岩转变为方解石,方解石经过长时间不断的累积,形成垂挂在洞顶的钟乳石。我们组认为世上对立的事物,有如颠倒的钟乳石笋,随着时间的发展,通过一步步地融合,最后得到消解,形成统一。所以在形态上通过提取钟乳石笋的单元,形成上下相生,颠倒却相融的世界。同时这种融也代表了未来的花园,城市、自然……在这里彼此融合。
作品信息
请输入
参赛者学校: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米兰理工大学
指导老师:李梦一欣、LucaMariaFrancescoFabris
参赛者:贺怡然、楼颖、李佳妮、牛文茜、刘浩然、韩爽、陈鲁、顾骧
Affiliations:BeijingUniversity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PolitecnicodiMilano
Advisers:LiMengyixin,LucaMariaFrancescoFabris
Participants:HeYiran,LouYing,LiJiani,NiuWenqian,LiuHaoran,HanShuang,ChenLu,GuXiang
地块13
竞赛组
复古·未来
RetroFuture
设计构思:
时间是个浑圆,未来,相对于过去与现在,是个永不会到来的时间概念。设计团队秉持着线性的循环时间的观念,将时间化为一个浑圆。跳脱单向前行的时间轴,以“现在”为原点前后双向延伸,链接过去的辉煌与对未来的想象,在同一概念的聚合体之下,时间成了一种循环轮回。未来,在想象中经过岁月涤荡的推敲,暗示着某种可预知的未来轨迹。如今,事物外在的变化已经快于人们的认知,当今世界被形容为VUCA(乌卡)时代,即volatile(易变)、uncertain(不确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njieq.com/sjfb/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