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尾骨痛
尾骨痛又称尾痛症。它不只是单纯性尾骨痛,它是骶骨下部、尾骨及其周围部位疼痛的综合征。其特点为:坐位时间过久或从坐位起立时感到尾部疼痛,或尾尖部受到挤压则感局部疼痛加重。患者不一定有外伤跌坐的病史,而且女性居多,有些女生甚至表示在自然生产过后才开始感到疼痛。真正的尾骨痛在直接按压尾骨时会特别疼痛,但是腰椎神经在尾骨周围所引起的传导痛并不会因按压而更严重,这是两者要区别的。二,尾骨痛产生的病因及病理尾骨位于脊柱的最下端,它在骶骨的下端与骶尾关节相连,骶尾关节属于尾动关节只能做屈伸运动,人们在大便或者分娩的时候尾骨可以移动,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尾骨可以随呼吸而运动,也就是我们在呼气或者吸气的时候尾骨会发生点头和仰头的运动。
尾骨是由三到五块小骨所融合成的,再由韧带与退化的椎间盘与骶椎相连接,其前面凹而光滑,后面凸而粗糙,侧缘是肌肉韧带的附着处,肛门括约肌和肛门提肌分别附着于尾骨尖端的前后方。尾骨肌附着于尾骨的两端.尾骨前于直肠紧贴附着于尾骨的韧带右,骶尾前韧带,骶尾后韧带,骶尾侧韧带和肛尾韧带。
骶骨和尾骨均匀向前弯曲,也就是说尾骨顺着骶骨的弧度继续向前滑移的趋势,但也可以形成斗角,尾骨尖一般居中线但也有向左右偏移的这种情况,骶椎与尾骨之间是有些许的活动角度的,一旦因外伤或过度的活动超过正常的角度,就会拉伤这些韧带而导致尾骨痛。
脊柱连接了人体的躯干骨最上面的脊椎直接与颅骨和大脑相连,如果没有尾骨,臀部着地的外伤很容易将这种震动传到大脑对脑组织最造成伤害。因此,尾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大脑的,它能吸收外伤时的震动。
尾骨脂肪层比较少,容易损伤,摔倒时容易产生硬碰硬这种外伤,骨膜受伤的疼痛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综上可见,尾骨痛的致痛因素主要来自尾骨及尾骨周围软组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性,原发性尾骨痛的主要原因为肌肉痉挛与尾骨的旋移,继发性的尾骨痛则多有尾骨的损伤。多为挫伤骨折或脱位或者产伤。
具体到工作生活当中,则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急性损伤:既可使尾骨周围软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渗血、水肿、机化、变性、痉挛等变化而引起疼痛;又可使尾椎发生脱位、骨折、形态变异,使尾骨向前弯曲变大而引起疼痛。
慢性劳损:可致骶尾关节半脱位,关节逐步蜕变,变窄,不规则,石化,使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被动活动时便产生尾部疼痛。
腰骶部的其他损害:如滑脱,压迫硬膜和神经根可致尾骨痛,较大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亦会导致同样病变作用。还有如功能性神经官能症、下骶神经根蛛网膜炎等均可产生尾骨痛。
其他如骨盆部的感染灶,深部感染经淋巴引流致骨盆肌肉,可致肌肉或肌肉的反射性痉挛,产生尾部痛。肿瘤(以脊索瘤较常见,也可有软骨瘤或软骨肉瘤,尾部血管球瘤)也能产生尾骨痛,髓旁的脂肪瘤,通过深厚筋膜引起水肿或疝形成,造成尾骨痛。
但其实,在坐班族中常见的尾骨疼痛患者,较少出现腰椎间盘突出、骨折、脱位这样严重的情况,他们的尾椎骨疼痛通常都是由于久坐,人体长时间受硬椅子的反作用力,而尾椎骨首当其冲,出现劳损及炎症,进而诱发疼痛。
三,尾骨痛的临床症状及检查尾骨痛,顾名思义,其主要症状就是尾骨及其周边包括骶骨下部、尾骨及其周围部位的疼痛。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的比率为1/4。这是因为在男性的耻骨下角比较小。尾椎的位置比坐骨粗隆要高,当受到撞击的时候有比较好的保护。而女性的尾骨是后凸的,骨盆出口比较宽,在骑车,跌倒及久坐等情况下尾骨受损伤几率较大,因而尾骨痛就比较多发。
临床查体的主要症状为患者尾骨处有压痛点,疼痛会伴随尾骨的移动而加剧。尾骨的移动也可能引起直肠强烈的感觉异常,使得患者异常难受。坐位会加重其症状,所以患者会试着用一侧臀部坐下,避免尾骨被压迫。
直肠检查可以发现提肛肌、梨状肌、尾骨肌存在硬结,触摸这些肌肉可能引起严重的痉挛。
辅助检查上,X片检查可以排除其他骨性病理变化和肿瘤。但若怀疑存在潜在的肿块或肿瘤,则应进行骨盆MRI检查,如有必要,还应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沉和抗核抗体检查。
另外,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可帮助排除X片上不能发现的应力性骨折。
临床鉴别上,压痛点是首要的鉴别要点,若是没有压痛点的话,就要往腰椎间盘问题、tarlov氏囊肿、骨盆直肠是否有肿瘤、或感染方面来考虑。因为原发于直肠和肛门的病理学改变偶尔会和尾骨痛混淆。骶骨和/或尾骨的原发肿瘤或转移病灶也可表现为尾骨痛的症状。
此外,痉挛性肛部痛也和尾骨痛相似,但在活动尾骨时并不出现尾骨痛。骨盆和骶骨的不全性骨折也和尾骨痛症状相仿,可出现骶髂关节的病理变化。
四,尾骨痛的治疗尾骨痛的治疗,临床上主要还是以保守疗法为主,其要点主要在于早期诊断,查明原因,及时治疗。
对于明确的骨折脱位,可应用手指经肛门手法复位,以减少肛门肌肉痉挛,减少步行,复位后,应侧卧床休息2~3周。如延误诊治,则导致骨折复位困难。对于骨折脱位所造成的尾骨痛按骨折三期辨证内外用药,一般效果良好。
对于慢性劳损所造成的尾骨痛,首先应避免局部压迫,改变坐姿,使用改良的坐垫尾骨垫或者环形垫子,减少臀部承重,再运用伤科手法,松解骶骨下部,尾骨及其周边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并配合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以及中药熏洗(或热水坐浴)每日1~2次。如疼痛顽固者,可给予痛点穴位局部药物注射治疗。
五,缓解尾骨痛的拉伸练习尾骨位于脊柱的底部,周边受到竖棘肌,臀肌,梨状肌以及股内侧肌等肌肉的影响,适当的拉伸练习可以有助于松解这一区域的的肌肉,使脊柱能正确的对齐,这样有助于尾骨疼痛的缓解。
1:臀肌和梨状肌的拉伸
通过拉伸该部位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仰卧,双膝向上。将一只脚交叉放在另一只膝盖上,脚放在地板上。用另一只手将膝盖拉向另一只肩膀。保持20-30秒。每边重复2-3次。
2:婴儿式拉伸
伸展背部和盆底肌肉。
跪在地板上,向下折叠身体,使你的前额舒适地放在地面上,呼气,将臀部放在脚后跟上。深呼吸,均匀地呼吸。让你的手臂放在头顶上方的地板上,感觉你的整个身体放松并下沉到地面。呼气去感受脊柱一节一节沿头顶方向延伸,尾骨去找地面;再一次呼气的时候,有意识的沉一沉肩膀,让双肩去远离双耳。保持这个姿势15-20秒。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复3次。
3:猫牛式拉伸
通过对背部肌群的延展拉伸,有效缓解腰背部疲惫疼痛压力,促进骨盆区域血液流通速度,减轻尾骨的压力。
四肢跪地,后背平直。吸气,抬头望向天花板,让腹部朝下沉。然后呼气,慢慢弯曲脊柱,双手压向地面,略微弯曲颈部,看着双脚。这个伸展动作重复10次,做2-3组。
4:鸽子式
伸展臀部、臀部和骨盆底的肌肉。
一条腿在另一条腿的前面。把前腿外侧的大腿尽可能地往下拉。如果你需要伸展得更深,只要稍微向前倾就可以了。保持这个姿势15-20秒。每边做2-3次。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身体损伤的更多问题,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njieq.com/sjfb/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