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点评
点评嘉宾
王子珍
海医院神经外科科室副主任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对其他多个器官产生严重影响。病因也多种多样,病理生理学复杂,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临床转归复杂,病死率高。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其次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等,诊断上尽快行脑血管检查,明确病因。
本例病人年龄58岁,突发起病,以发神志不清为主要特点,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急诊头颅CT提示:左侧额叶近中线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高度提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如病情允许应行CTA或MRA无创脑血管检查。
治疗上开颅夹闭动脉瘤为主,同时清除颅内血肿,术后镇痛镇静、维持血压稳定、防止脑血管痉挛等。
神经重症ICU危重病人术后镇痛镇静尤为重要,能预防术后再出血、降低应激反应、降低脑耗氧、控制癫痫持续状态、预防约束损伤等。
本例病人采用阶梯性减少药物剂量镇痛的方法,有效减少患者血压波动及镇静效果反弹,加上有效的专科治疗,使病人转危为安,顺利康复,实为镇痛镇静成功的典例。
布托啡诺是一种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通过激动κ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镇痛效价较强,为吗啡的5-8倍,起效快,作用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与镇静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减少镇静药物的剂量,安全性高,依赖性低,副作用少。
除此之外,布托啡诺对μ阿片受体具有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能够减轻μ阿片受体激动剂所致的呼吸抑制作用,同时对胃肠道、胆道功能影响小,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缩短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对重症患者的免疫系统没有抑制作用。对δ受体几乎没有活性,不产生烦躁焦虑感。总而言之,酒石酸布托啡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是良好的镇痛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