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 先天性动脉瘤 > 正文 > 正文

穆如清风middot第13期Tubr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23 13:47:37
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202/4768975.html

专栏主编

穆士卿

穆士卿,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介入治疗,每年进行诊治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颅内及颅外血管狭窄等神经系统血管病余例。并通过血流动力学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及愈合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文章四十余,其中二十余篇被SCI收录。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治疗组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局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五项。

第13期

作者:梁飞罗岗霍晓川穆士卿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

病情简介

患者,女,29岁

主诉:头痛,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伴视物模糊,复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左侧肢体麻木,不伴有头晕,呕吐等症状。医院就诊,行MRI+MRA检查发现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略见好转。出院后因左侧肢体麻木进行性加重,活动受限,遂到我院就诊,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收住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健。

查体:Bp/88mmHg,神志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伸舌左偏,悬雍垂偏右,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

医院头CT:右侧脑干占位(-09-06)(图1)。

图1

医院CTA:基底动脉中上段瘤样扩张(图2)。

图2

医院DSA:基底动脉中上段夹层动脉瘤(-09-10)(图3)。

图3

医院MRI:基底动脉中上段夹层动脉瘤(-09-16)(图4)。

图4

医院MRA:基底动脉中上段夹层动脉瘤(-09-16)(图5)。

图5

本院DSA: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双侧后交通动脉未见明显开放(图6)。

图6

本院DSA三维血管重建(-10-10)显示: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图7)。

图7

术前诊断

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

手术风险

1、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

2、穿支事件

3、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诊断分析

1、患者突发头痛,伴视物模糊,复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左侧肢体麻木,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略见好转。出院后左侧肢体麻木进行性加重,活动受限。入院时神经系统查体: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2、头部核磁共振显示:脑干占位性病变,边界较清晰,较大层面大小约35mmx25mm。MRA显示: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DSA显示,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最大长径为:10.8mm,最大短径为3.2mm。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诊断,基底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进行性增大压迫脑干,不排除脑干水肿可能,亟待手术治疗。

3、由于双侧后交通动脉未见明显开放,为保证脑干血供,手术必须确保载瘤动脉通。动脉瘤累及左侧AICA,基底动脉穿支丰富,位置深在,而且动脉瘤为夹层动脉瘤开颅手术治疗困难,且风险极高。回顾文献及本中心治疗经验,此类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疗效较好,经科内讨论后决定运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

治疗过程简述

1、患者全身麻醉,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动脉鞘,5F中间导管携带6F长鞘超选入左侧椎动脉,行造影及三维旋转寻找最佳工作角度(图8)。

图8

2、调整至合适的工作角度后,撤出5F中间导管,将5FNavien通过6F长鞘置入左侧V3段。路图引导下由2mSynchro-14微导丝将T-track支架微导管超选进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图9)。

图9

3、多个投射角度辅助下,将一枚3x35mm的Tubridge支架经T-track支架微导管缓慢释放(图10)。

图10

4、支架完全释放后造影可见支架完全覆盖动脉瘤,贴壁良好,载瘤动脉及支架覆盖的双侧AICA及右侧椎动脉通畅(图11)。

图11

5、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复查CT与术前无明显改变。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复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图12)。

图12

体会

1、该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左侧肢体麻木进行性加重,活动受限,考虑巨大夹层动脉瘤进行性增大,压迫脑干,同时不排除脑干水肿,故术前及术后进行脱水协同扩充血容量治疗,并密切监测电解质指标。

2、支架的选择和释放是其技术难点。本病例在密切测量的基础上选用3x35mm的Tubridge支架。在支架释放过程中,采用推送技术与减张释放相结合,既能防止支架的弹性回缩,又可以使支架覆盖整个病变。

3、术后处理也是巨大动脉瘤治疗的关键。激素可减轻动脉瘤壁术后缺血缺氧导致的炎症反应,预防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建议巨大动脉瘤术后需结合激素治疗。

4、术前双抗(拜阿司匹林mg/d,波立维75mg/d)5天,术后继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术后穿支事件的发生。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njieq.com/sjfb/5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版权所有



    2025-07-27 星期日 14: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