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 先天性动脉瘤 > 正文 > 正文

初识颅内动脉瘤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1 17:18:37

过去的一周,六院神经外科收治了十多例脑出血患者,有保守治疗的,有开颅手术的,有微创治疗的,也有介入栓塞治疗的。治疗手段繁多,让患者家属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专业的东东交给六院神经外科,小编近期将陆续推出脑血管病系列科普文章,给大家以解惑。

脑血管病之

初看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它平時沒有明显症狀,一旦破裂常是产生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堪称脑深部的“不定时炸弹”。

大脑是由很多血管供应血流来维持正常的脑部生理活动。

Willis

这些血管遍布在大脑的各处,但在很多部位却非常薄弱,这些部位在血流的冲击下长出一个小包,这就类似汽车轮胎的鼓胎小包一样,称之为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这个小包会在血流的冲击下不断的变大,并且越来越薄,最后血流从该部位冲出血管,导致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部结构破坏,血管痉挛,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动脉瘤在血流不断的冲击下体积越来越大或者破裂。(病因主要有先天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创伤、感染等)

据统计,人群中每人就有7个人患有颅内动脉瘤,目前一般认为颅内动脉瘤人群年破裂率为1%计算,例如市区万人口,颅内动脉瘤发病人数为14万(万×7%),每年有例动脉瘤破裂。但是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就有1/3的患者来不及抢救而死亡。医院救治的患者只有人。

虽然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作为二战功勋战胜了法西斯,但是战后他们都被共同的敌人-脑动脉瘤打败,著名笑星赵本山也曾因颅内动脉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幸好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完全康复。

颅内动脉瘤一般无症状,但是一旦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风险增高,24h内再出血发生率为15%,1月内再出血概率为40%,半年内有1/3患者死于再出血,再出血累积风险为50%。因此,所有破裂动脉瘤都应积极予以治疗

目前,而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有症状的动脉瘤(头疼、动眼神经麻痹等)都应予以积极干预。在动脉瘤直径大于5mm,年龄小于65周岁,多发颅内动脉瘤、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高血压病、家族性动脉瘤、特殊部位(后循环、后交通、前交通)、动脉瘤形态不规则(例如存在子囊)、过大心理负担等情况下都可以考虑进行干预。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夹闭及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夹闭

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

导管通过周围大动脉(股动脉、桡动脉)进入颅内或者颅内外交界处,栓塞导管已经建立的通路进入瘤腔内,填入相应的弹簧圈进行瘤内填塞,最后瘤内血栓修补局部薄弱点(即动脉瘤)。

知识点

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开颅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高,但复发率较低;介入栓塞属于微创手术并发症较低,但复发率相对较高。因此一定要由专科医生充分评估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精准治疗。

医院神经外科是南通市创新团队,医院发展的重点专科之一,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与神经修复学组委员1名,中华医学会南通市神经外科分会委员1名,医学博士2名,医学硕士2名。能常规运用手术及神经介入技术进行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科室以急性颅脑创伤、脑血管病的抢救与治疗以及神经康复为科室特色。整合神经内、外科、康复科与重症医学科(ICU)医生,对脑卒中患者采取MDT诊疗模式,围绕脑血管病,形成集预防指导、专业救治及专业康复为一体的全程医疗服务模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njieq.com/sjfb/5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