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 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 正文 > 正文

医院神经外科完成我县首例血流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5 16:14:56
太和县首例血流重建治疗颅内动脉瘤

50岁的张大哥病情危重,一度命悬一线,这源于他颅内的动脉瘤。近日,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团队经过精心准备,周密设计,成功利用颅内血管重建装置(密网支架)为张大哥实施微创介入手术,为其拆除了颅内的“不定时炸弹”,解除了致命威胁。

张大哥这个月以来头疼难忍,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入住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张大哥颅内动脉瘤位于左侧颈内动脉C4段,瘤体大,约10*10mm,瘤颈宽,若不处理,一旦动脉瘤破裂,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重残,而这样大的宽径动脉瘤开颅夹闭困难较大。

神经外科二病区科主任张超勇与科室医生一起认真分析、讨论病情,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综合考虑,决定用血流重建装置(密网支架)予以介入治疗,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带来的占位效应及降低复发率,同时花费也比传统的介入也有所减少,这样的手术在太和尚是首例。方案制定后,科室医护人员积极准备,注重各个细节的把控,力争万无一失,于7月18日在全麻下实施介入手术,血流重建装置完全打开,支架贴壁良好,完美释放,手术顺利,术后3天,病人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

是脑内动脉由于各种原因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状瘤体。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颅内动脉瘤极易突然发生破裂,所引起的颅内网膜下腔出血及其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对人生命和健康的威胁很大,死亡率和伤残率都很高,因此,颅内动脉瘤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而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体积大、伴有血栓且通常瘤颈较宽,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血流重建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不同于弹簧圈栓塞,并非通过机械原理将动脉瘤腔与载瘤动脉血管腔隔绝;而是通过营造一个低流量的血液动力学状态,诱发瘤内血栓形成,最终完全闭塞动脉瘤和重塑载瘤动脉,对于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具有明显的优势。

该技术不开刀、微创、术后恢复快,对于未破裂动脉瘤,一般术后2天就可以出院。

医院神经外科

是省内较早开展颅内动脉瘤的科室,已有10余年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介入栓塞动脉瘤、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动脉瘤、孤立动脉瘤等技术个体化治疗动脉瘤,成功率高,获患者一致好评,也解决了部分病人外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联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njieq.com/csjg/9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